不褪色的“橄榄绿”
林军龙,是一名拥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现为央子街道职工家园社区党委书记,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他切实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发扬军人敢打敢拼作风,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从严从实筑牢防线,迎战疫情。林军龙从“强化责任担当、细化网格包靠、严防各条防线”入手,切实扛起疫情防控之责,坚决守住社区门。
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完成后,已是深夜,职工家园社区工作人员已很疲惫,但是骨子里追求“能打仗、打胜仗”强军标准的他连夜开了社区会议,全面分析总结本次核酸检测中存在的短板漏洞,他从各工作人员包靠情况、小区宣传动员情况一针见血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他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按照打仗的标准抓准备工作,在实战中做到有的放矢,着力提高“实战”水平,提升“作战”能力。在后续的全员核酸检测中,社区每名工作人员都分工明确,检测现场快速高效,顺利完成了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有我在”的“大家长”
“我是军人出身,我的身体也比较好,有什么难题交给我。”这是林军龙经常对社区工作人员们说的话。
疫情防控期间,他总是走的最晚来的最早。在大家上班前,他就已经打扫好卫生,烧好热水,摆好了隔离柱,为工作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剩下的交给我,你们快回家吧,回家之前一定要再好好消毒一次,你们回家路上一定注意安全。”一天工作结束,林书记不忘叮嘱大家。“林书记总是事无巨细的为我们着想,我们都很感动,正因为有他坐镇后方,我们才有更足的底气冲往一线,也因为有他,我们每天的干劲都很足。”社区工作人员王孟桃说。
林军龙充分发挥社区“大家长”作用,在关爱工作人员的同时,对辖区百姓的需求也总是想在前、做在前。在职工家园一期居住的王先生,因为居家隔离,采购生活用品极不方便,林军龙同志针对这类人员成立了“生活保障小组”队伍,组织工作人员每天打电话询问他们的需求,全力当好群众的“勤务员”。
“作为社区书记,就有守土一方的责任,我有责任、有义务帮他们分忧解难,只有守护好他们,才能保一方安宁。”林军龙坚定地说。
“不过夜”的女“战士”
“虎父无犬女”,林军龙的女儿林晓宇,是央子街道卫健中心工作人员。“人不仅长得漂亮,工作干得更是漂亮”,这是熟识她的人对她的评价。她主要负责汇总上报重点地区返滨人员报表、摸排重点地区返滨人员及流调工作。
卫健中心是疫情防控的先头部队,是街道疫情防控工作的“指挥棒”。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林晓宇吃住在办公室是常态,她马不停蹄地开展流调溯源、填写流调报告,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请问您去过哪里?接触过谁?有没有戴口罩?”每次接到推送信息,她总是争分夺秒地进行电话流调,详细询问他们的个人信息、健康状况、行程轨迹等。“您好,我是央子街道卫健中心工作人员,请问您......”“骗子吧?......”,很多时候话还没说完,对方就挂断了电话,像这种闭门羹,她吃了很多次,但依然再次拨通对方电话,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3月17日晚上6点,林晓宇接到紧急任务,立刻赶赴核酸检测现场,当时她还有好几个表格需要上报,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就出发了,等完成任务已是深夜11点,她又返回了她的办公桌前,把没有报的表报完。“我负责的一些工作很细很急,只有做到事不过夜,一些后续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我必须快,决不能拖后腿。”林晓宇说。“林晓宇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干起工作来很扎实、很负责。”街道卫生健康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科员张璐璐说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紧张的抗疫工作虽然使他们的生活像两条平行线,但是在他们心中早已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打气、一起携行的默契,他们同所有街道工作人员一样,用奉献和担当,坚守“疫”线,犹如萤火之光,虽不能与日月争辉,但却在这场战疫中,聚集在一起,凝聚起力量,给人民群众带去了温暖,全力守护了一方百姓的健康。
撰文:袁建青、王孟桃
编辑:袁建青
初审:孙 娟
终审:李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