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站动态】中大槐树街道社工站:“一米阳光”平台 联结困境群体 服务“最后一米”

2022-02-18 18:25:36
为了加强民政政策宣传普及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对象上报机制,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居民享受民政惠民政策,中大槐树街道社工站搭建“一米阳光”困境人群发现上报平台,发挥社工站平台优势,联合多方力量,让掉落在政策“缝隙”中的居民生活在阳光下。

谁是掉落在政策“缝隙”中的人?

高龄老人李某现在已经81岁了,曾经是社工站智能手机学习小组的学员。社工在走访时,发现李某和75岁的老伴儿独自生活,儿女均不在济南,由于岁数大了,下午三点老两口便开始为晚饭忙活,为此,社工询问老人是否享受居家养老送餐服务,李某表示不了解此政策。此后,社工经过多方了解和学习了居家养老具体政策,并多次来到李某家中为其详细讲解,帮助李某准备申办材料,目前,李某已经成功办理居家养老服务,已经不需要再忙活做饭了。截至目前,社工站已对接2名高龄老人,为其解决生活难题。

从社工站运营视角来说,掉落在政策“缝隙”中的人,就是像81岁的李某这样,符合社会救助申请资格,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享受到社会救助政策福利的居民。

为何会出现掉落在政策“缝隙”中的人?

(一)人口流动性大,政策全覆盖存在一定难度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想要尽可能了解清楚每位居民是否符合民政救助标准,实现民政政策全覆盖,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特别是在街道、村居一级,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难以随时尽数掌握所有信息。

(二)信息更迭有延时性,信息及时上报有时间差

由于各类救助对象信息复核是一年一次,人口普查五年一次,加之基层民政工作者身担其他多个部门的工作,因此,救助对象的信息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有一定的延时性。在调研走访已享有低保、残疾救助的人群时,社工站发现,个别救助对象的实际信息与档案上的信息有出入,有的电话都打不通,又何谈对其深入调研、分类建档呢?已经享有政策福利的居民是如此,那掉落在政策“缝隙”中的人呢?

(三)政策宣传还未到达“最后一米”

在现实情境中,谁家出现意外情况、哪一家的老人是否独居、是否需要帮扶等大事小情,最了解这些“大事小情”的是邻居,是楼长、单元长,是邻居中的热心人,可是,他们并不了解民政政策,对于这些需要帮助的人,大家还停留在捐款帮扶、日常照看护等非常朴素的层面,他们缺少“政策能救人”的意识,对于现有的民政救助政策也缺少了解。现实层面的民政政策的宣传普及往往只落在社区居委会层面,政策宣传还未到达“最后一米”。

社工站视角破题:搭建“一米阳光”社会救助上报平台

社工是“五社联动”中的重要一环,社工站是联动多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一米阳光”社会救助上报平台,就是社工通过加强与街道、各社区合作,与残联、妇联、未保中心、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联合抄手,通过对志愿者、楼院长开展政策普及与培训,社会救助代询,寻找掉落在政策“缝隙”中的人,为其链资源、代咨询、代办理,这种运转灵活的、动态运行的社会救助上报平台是当前民政工作的有效补充,真正服务“最后一米”,让掉落在“缝隙”中的人群看得见民政政策的“一米阳光”。

“一米阳光”困境人群上报平台的搭建是社工站发挥民政政策传声筒、困境人群“照相机”的具体方法,此平台的搭建是社工站助力民政政策落地的重要途径之一,真正实现打通民政兜底服务“最后一米”。

来源:槐荫区

中大槐树街道社工站

编辑:郝雅楠

审核:张玲 戚钰千

关键词: 弹簧供应 动力滑翔伞价格 求购润滑油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