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拱墅社区工作者:他们是冬天里的一团火

2022-01-25 18:14:34
近日,“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使人们惊叹和感动。而在这个特殊家庭背后,可以看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社区工作者的身影,他们穿梭大街小巷、进出楼道人家,帮助过许多个类似于金晓宇这样的家庭解困,他们是冬天里的一团火,温暖过许多社区居民的心。

扶困解忧 助人自助

拱墅区有着杭州最大的廉租房、公租房聚集社区映月社区、夏意社区,也有着上百个老旧住宅小区。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社区工作者们往往是怀着最朴素的心愿、用着最直接的办法、解决着最困难的问题。

“天才”翻译家金晓宇的家就住在拱墅区双荡弄社区,这个特殊的家庭早就引起社区工作者们的注意,双荡弄社区长年落实专人负责他们日常生活保障,其他社区工作者们也都默默地支持和关心着这个家庭。社区会定期上门探视,金晓宇发病时通常也由社区工作人员、民警护送就医。入冬前,社区还出钱并发动了维修志愿者们把金家所有的老化线路都换掉了。“只要他们好,无论为他们做什么,我们都很愿意。”社区党委书记黄丽娜说。

无独有偶。2021年9月,与病魔斗争了33年、罕见病“粘多糖”症患者“袖珍男孩”陈彬用捐献自己遗体的方式,告别了杭州这座充满温暖的城市。而这场温暖的接力,也有社区工作者的力量。在刀茅巷社区从事帮扶救助工作17年的社区工作者叶武滟,一直以来都在跟进陈彬的个案。“他重度残疾完全无法自理,父亲又患上肺癌,父母退休金难以负担家庭日常开支。考虑到陈彬一家实在困难,我们用足办法多渠道给他们申请救助,增加上门走访看望次数,鼓励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叶武滟说。

为了更专业地解决问题,拱墅区活跃着50多名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出来专职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社工”。长庆街道的俞来妍转型成为“项目社工”已经6年,一直深耕在特殊家庭服务领域。她和团队开展服务项目18个、服务家庭60余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计生特殊家庭夫妇。”俞来妍介绍,“经过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他们在物质上已逐步走上正轨,但由于长期患病,与社会接触少,我们重点提供精神慰藉、心理支持等服务,为他们链接社区活动资源、扩大支持网络,帮助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

岁月静好 负重前行

2021年12月21日,东新园小区终于迎来了“拨开云雾见月明”的解封时刻。小区外的志愿者第一时间给东新园社区党委书记费建军送来了鲜花:“书记辛苦了!”从12月7日下午杭州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那一刻,费建军几乎是连轴转工作。小小的身板,大大的能量,只要他在办公室,呼叫费建军的声音就会此起彼伏,仅仅一天,他就接了100多通电话。“对居民来说,有什么问题我都24小时在线,解封了,我就想在自家床上踏踏实实睡一觉。”费建军对记者说。

仁和仓社区党委副书记宋晓燕是一位怀孕九个月的“准妈妈”,每天坚持在疫情防控一线。接听咨询防疫政策、核查街道流调名单,每天都需要接听上百个电话。作为运河商务区的小区专员,她巡查走访于各高层楼宇,督促商户做好疫情防护工作,保障人员出行安全。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工作者们电话核实居民情况、为隔离人员采买日用品、运送生活物品取快递,甚至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直接投身集中隔离点和封控区域。与费书记和“准妈妈”宋晓燕一样,全区2100余名一线防疫社区工作者成百上千次重复着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为居民的平静生活保驾护航。

家长里短 润物无声

“在做社区工作者之前,我对社区工作的了解仅限于‘敲章开证明’。”陈颖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30岁那年她成了小河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每天上下班,都会迎来相熟居民的热情招呼,用杭州话叫一声大伯、阿姨,听听他们的家长里短,就瞬间拉近了与老人们的距离,对他们所面临的需求也一并掌握了。”陈颖说,在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耐心倾听,而后根据相应政策做出准确回应,不能生硬也不能软。问题解决了,老人们就把她当女儿、侄女看待了:“这是我们的杭州姑娘。”

当谈到社区的孤寡老人,陈颖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捧骨灰盒——从殡仪馆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捧到公墓,直至下葬。”有些人忌讳的举动,陈颖却觉得没什么:“挺伤感的,一个生命直至人生的最后一站没个亲人陪伴,那就让我们做他们的亲人吧。”

街头巷陌,楼道里弄,在拱墅区的社区里处处都有社区工作者的身影,他们是政府与居民的“桥梁”,是调解邻里纠纷的“消防员”,是社区孤老的“孩子”,是居民眼中的“万能药”……虽然他们做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民呼我为”的最佳践行者。

本报记者  李梦丹  通讯员  朱奇峰  周澄

来源:《中国社区报》1月25日头版

新媒体部主任:马怀刚

编辑/设计:柳青

关键词: 山西太阳能 毛绒玩具批发网 海天地qq 毛巾网 苏州棉门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