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消协定存款的讨论

2021-06-25 10:57:17
核心观点

银行对公活期存款利率异常高。在关于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改革研究报告中,我们展示了主要A股上市银行实际存款结构和存款利率。对公的活期存款利率(2020A中位数0.83%)系统性高于个人活期存款利率(2020A中位数0.36%),而且明显高于央行活期存款的基准利率(0.35%)及1.5倍上浮限度(0.53%)。我们预计这一异常现象主要是“协定存款”导致。

协定存款本质是高息活期存款,拖累银行业ROE约1.35个百分点。协定存款是一种高息对公活期存款,目前央行基准利率1.15%,比一般活期存款基准高80BP。协定存款与前期被治理的靠档计息智能存款类似,智能存款是靠“期限档”计息,协定存款是靠“规模档”计息,协定存款实质是高息活期存款。我们测算,37家样本银行中,协定存款占总存款占比中位数约13.5%。由于协定存款的存在,导致银行存款利率提高约15BP,净息差下降约10BP,拖累ROE约1.35个百分点。

关于协定存款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讨论。企业运营资金管理需求可以由一般活期存款满足,富余资金高收益诉求可以通过大额存单等满足。对于银行来说,协议存款除了利率高外,其监管属性与一般活期存款一样。协定存款高息主要被大型企业享受,一定程度上是对居民和小微企业的歧视定价,并可能间接降低大型企业资金精细化管理意愿,提高其对上下游小微主体的占款额度和周期,降低宏观资金利用效率。也许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维护金融财政体系稳定,协定存款的存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深化,协定存款继续存在负面影响愈发显现,协定存款继续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值得讨论。

取消协定存款具有宏观积极意义。第一,有助于提高社会资金周转效率,降低小微企业被占款压力,维稳宏观杠杆率。第二,降低银行业负债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的可持续性。第三,提高整体银行业负债稳定性。

取消协定存款时机也逐渐成熟。微观银行存款竞争属于囚徒困境,协定存款加剧银行业存款竞争的“内卷”压力。协定存款红利主要被资金富余的大型企业享受,但可能牺牲了银行业息差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效率。近年来,银行资产端贷款收益率下降至历史低位,而银行业负债成本高企不下,资本内生能力不足,导致银行服务实体的可持续性存疑。所以我们看到监管部门也正在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生态。

我们认为,在当前宏观金融环境和政策趋势下,取消协定存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都在上升,时机也逐渐成熟。另外,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和一年内定期存款的利率期限结构可能存在一定扭曲(短端利率比长端高),也有必要择机优化。

关键词: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