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中的“三个片断”

2020-09-29 08:14:44
日前,故宫博物院“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正在展出。专程去看了展览,在众多书画作品中,两件作品让我感慨颇深。

第一件是陈奕禧《临苏轼书寒食帖卷》。苏轼的《寒食帖》是书法史上影响极大的作品,目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公元1082年,快50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3年,失意落寞、郁闷不堪是他当时的心境。适逢寒食日,便写了两首寒食诗,“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悲愤抑郁之情呼之欲出。

第二件是明拓《晚香堂苏帖》苏轼书献蚝帖册。公元1099年,62岁的苏轼又被贬至荒凉的海南儋州,而耳顺之年的他此时却换了一副模样。在给儿子的信中,他以饱满天真力透纸背的愉悦心情告诉儿子,此地生蚝好吃极了,最后还特别提醒“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寒食帖》的悲愤、《献蚝帖》的轻松豁达,通过苏轼浑厚不失清婉、潇洒犹带沉着的书法,牵着我的心跟着他一起悲一起笑,在他跌宕起伏、快意恩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境界里,感悟、沉醉。

其实,大多数中国人更熟悉的是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076年,苏轼40岁。这一年中秋节,他是在密州知州任上度过的。皓月当空,银辉遍地,酒兴正酣时,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和亘古不变的那轮中秋明月一起,影响、照进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在苏轼的人生中,这3个时间片断只是吉光片羽,但也能让人捕捉到他的心路历程与变化。虽有失意却也总能豁达乐观甚至超脱面对的人生态度,是苏轼在时间长河里为我们安放的一座精神灯塔,暗夜里,指引航程;晴空下,抚慰心灵。而当庚子鼠年八月十五的满月升起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依然会是所有人共同的、最美好的祝福与希望。

愿花好月圆,人长久!

关键词:

为你推荐